
從繪本看國外幼小銜接的理念
發(fā)布者:edkadmin 瀏覽次數(shù):214次

繪本作為一種圖文并茂的文學形式,用最淺顯的語言述說著深刻的道理。下面介紹的這些幼小銜接主題繪本,不僅為孩子提供了精神食糧,同時傳達了國外關于幼小銜接的理念——注重寓教于樂、激發(fā)內在動機、疏導不良情緒、家長的適當引導。
注重寓教于樂
在幼小銜接階段,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形成熱愛小學、熱愛學習、尊敬教師以及與同伴和諧相處等觀念,而這些頗為空洞的大道理在孩子看來是很難快速理解和接受的。長此以往,孩子容易產(chǎn)生厭倦和逆反的心理。
?
從國外有關幼小銜接主題的繪本中,我們能夠發(fā)現(xiàn)他們?yōu)楹⒆觿?chuàng)設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情境,或荒誕、或滑稽, 讓孩子在愉快的笑聲中不知不覺地對小學、對學習產(chǎn)生興趣。
在英國繪本《小女巫上學去》中,作者黛博拉·豪特茲格虛構了一個會魔法、聰明、善良的小女巫不顧家人的反對去上學的故事。小女巫給教師帶來了不少麻煩:會飛的掃帚、會變出蟲子的蘋果……她的與眾不同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,引來了一陣騷動,但是她身上真誠、善良的品質又化解了這些不快,她也漸漸地被教師和同學們喜愛。在教師的幫助下,小女巫學會了計算和讀寫,能夠讀懂書中的內容,還和同學們玩得很開心。
?
家長和教師對孩子能否適應小學生活而感到焦慮的情緒,其實無形中會傳遞給孩子,給他們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?!缎∨咨蠈W去》通過一系列讓人捧腹大笑的故事情節(jié),將那些“大道理” 傳遞給孩子,將孩子即將面臨的轉變以輕松、幽默的故事呈現(xiàn)出來,幫助他們順利過渡。
激發(fā)內在動機
與幼兒園不同,小學學習任務繁重、規(guī)矩繁多,學習似乎成了孩子不得不作出的選擇?!昂⒆硬粣蹖W習”是令許多家長備感頭疼的問題,他們絞盡腦汁地希望孩子愛上學習,卻常常收效甚微,因為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并未被激發(fā)。
在法國繪本《小魔怪要上學》中,作者瑪麗·阿涅絲·高德哈文向我們展示了知識對孩子的吸引力。在沒有接觸到知識之前,小魔怪總是煩躁不安。他的爸爸媽媽是食人魔,每天只想著吃人,可小魔怪并不喜歡這樣的生活,他從不吃人,也不快樂。
?
有一天,他撿到了一本故事書,絞盡腦汁地想要了解里面的故事,但他不識字,于是決定去上學。在學校里,小魔怪認識了很多字,學習了文化知識,獲得了精神世界的愉悅感。他的家庭氛圍也隨之改變,原本“無知”的父母在他的影響下開始聽故事, 還從書本上學會了烹飪技能,讓小魔怪每天都能吃到香噴噴的水果蛋糕。最后,當小魔怪將同學帶到家中時,他的父母竟然改變了吃人的本性,和孩子們一起快樂地玩耍起來。這個故事能夠幫助孩子逐漸領悟到知識的力量,引發(fā)他們對學習產(chǎn)生內在的向往。
?
與其用發(fā)放獎品、批評、懲罰等措施“刺激”孩子做出某種學習行為,不如在孩子開始接觸小學生活和學習時,注重激發(fā)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,使其明白“為什么需要上學”“學習文化知識能夠帶來哪些好處”,從而使他們自然而然地領悟學習的魅力和作用,學習的動機也能更加純粹和持久。
疏導不良情緒
從幼兒園到小學,孩子面臨的不僅是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轉變,更重要的是身份和角色的變遷?!叭绾稳〉脤W業(yè)上的成功”“如何適應制度化的班級生活”,這對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(zhàn),很容易導致其在幼小銜接過程中產(chǎn)生挫折、焦慮等負面情緒。因此,幫助孩子有效地疏導這些不良情緒是非常重要的,美國繪本《大衛(wèi)上學去》就充分地體現(xiàn)了這一理念。
大衛(wèi)做的全是成人不允許孩子做的事情。遲到的大衛(wèi)小心翼翼地探著腦袋向教室內張望,教師說:“大衛(wèi),你遲到了!”上課時,大衛(wèi)開心地在講臺邊做鬼臉,教師說:“大衛(wèi),回去坐好!”聽課時,大衛(wèi)看著窗外的云彩,將它們想象成各種動物,教師說:“注意聽講!”放學時,大衛(wèi)用蠟筆在課桌上畫出五顏六色的圖案,教師說:“大衛(wèi),不可以亂畫!”最后,大衛(wèi)在教師的督促下將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。教師撫摸著大衛(wèi)的頭,獎勵他一顆五角星,說:“大衛(wèi),你可以回家了!”
?
也許,成人不喜歡大衛(wèi)這個“小壞蛋”,但是孩子讀完后都會“深有同感”地哈哈大笑,因為孩子的心中都住著一個“大衛(wèi)”,大衛(wèi)所做的事情他們都曾經(jīng)做過或者想要做,或許這些行為正是他們想要的宣泄不良情緒的途徑。
?
在幼小銜接的傳統(tǒng)做法中,對孩子負面情緒的關注是我們容易忽略的地方。即便當孩子出現(xiàn)不良情緒時,我們也往往要求他們學習克制和隱忍,或者通過轉移注意力使其能夠逃避這種消極的感受。國外更傾向于鼓勵孩子積極面對自己的消極情緒,并通過一定的方式進行疏導。
?
為此,國外的一些幼兒園會設置“心情小屋”之類的活動區(qū),當孩子出現(xiàn)消極情緒時,教師會引導他們面對自己的情緒、說出自己當時的體會, 這樣既能夠有效地防止負面情緒在孩子心中積壓,又有利于孩子學會情緒的自我調控,為他們進入“小學生”角色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。
家長的適當引導
在幼小銜接階段,家長如果過于緊張焦慮地催促孩子學習,會給他們增加心理負擔,而一味放任自流又容易造成其在面臨問題時缺乏支持?!叭绾纬晒Φ貛椭⒆油瓿蓮挠變簣@到小學的過渡”是個不小的難題,而實際上,家長很難準確把握好這個“度”。
?
在英國繪本《小阿力的大學校》中,“媽媽”的形象讓我們看到:英國一方面強調了家長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對孩子的引導作用,另一方面更加關注家長的引導方式,給我們做出了示范。
繪本作者羅倫斯·安荷特在故事中描述:小阿力馬上要上學了,面對這個即將到來的轉變,他既高興又害怕。他對媽媽說:“要是能夠一直待在家里該多好!”媽媽緊緊地抱著他,對他說:“你就像一只不愿意離開巢的小鳥?。 毙“⒘υ谠鹤永飺斓搅艘恢挥质萦中〉男▲B,媽媽幫助他悉心照料小鳥。小鳥康復后,媽媽告訴小阿力:“我想我們該讓它走了?!毙“⒘闹兄饾u意識到他似乎就是那只小鳥,也要“飛向廣大的世界”。
?
入學前一晚,小阿力還是有點擔心大大的學校,因此做了一個可怕的夢。媽媽及時出現(xiàn)并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,讓他覺得心里舒服了很多。媽媽準備好了上學需要的東西,小阿力帶上這些東西來到了學校。他發(fā)現(xiàn)學校并沒有他想象的那樣可怕,他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故事,還交到了一個好朋友。
?
故事中,媽媽只是默默地干著家務,當小阿力有需要時,她會出現(xiàn),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,幫助他完成心愿;當小阿力不想上學時,她會用寬容、理解的態(tài)度對待小阿力。媽媽這種無聲的引導,既給予了小阿力寬松的成長空間, 又給了他適時的幫助,也許這才是最大的支持吧。
?
面對幼小銜接,中國的家長普遍表現(xiàn)得很心急,希望孩子能夠快速成長,順利過渡。然而,孩子有自己的發(fā)展軌跡,家長單方面的催促并不一定能夠達到理想中的效果。從國外的繪本中,我們看到,他們主張家長采用適當引導、默默支持的方式,讓孩子自己去體會、感受,即使在幼小銜接階段,家長也不要過多干預孩子的行為和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