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園長與下屬的矛盾,大多源于“不會好好說話”
發(fā)布者:edkadmin 瀏覽次數(shù):584次

在富蘭克林的自傳中,有這樣一段話:“說話和事業(yè)的進行,有很大的關系。你若出言不慎,你若跟人爭辯。那么,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、別人的合作、別人的助力?!?/br>
每個人都會講話,但不一定會好好說話。
每個人都知道,好好說話有多重要,但不知道好好說話要怎么說?
就像每個人都知道,跟人談話時,要多說“我知道”“是這樣的”,但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說?
如果你有以上困擾,這篇文章或許可以給你啟發(fā)。
試圖理解別人
在和其他人說話時,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,我們總是習慣性地表達自己,很容易忽視對方在說什么。
前段時間,謝娜被罵上熱搜,在《妻子的浪漫旅行》中,不管妻子們聊什么話題,謝娜都能兜兜轉(zhuǎn)轉(zhuǎn)提到張杰,從來不理會別的妻子們在說什么。
應采兒講到自己去看陳小春演唱會,謝娜馬上插一句:“可惜呀。”
應采兒問:“可惜什么?”
謝娜幽幽地說:“你只能坐在臺下,但我去張杰的演唱會是做嘉賓上臺?!?/br>
堵得應采兒一臉無語,謝娜也引來無數(shù)網(wǎng)友謾罵。
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》的作者史蒂夫·柯維說過:“我們應該在尋求被理解之前先去理解別人?!?/br>
每個人都是兩只耳朵一張嘴,意思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。想要贏得下屬的好感,就切不可永遠把自己當做主體,硬將自己的觀點施加給對方,這樣做只能徒費口舌,讓人討厭。
讓對方明白你理解他的想法
雙方觀點一致時,我們還能做到積極回應對方;雙方觀點不一致,甚至是相反時,我們就很難理解他,甚至想要駁斥他。
雙方觀點不一致是很正常的,如何做到求同存異?
首先要讓對方明白你聽清楚了,也理解了他的真實想法。你可以多用“我知道”或者“你說的沒錯”等正面的提示詞回應對方,讓對方知道你在用心聽他講話,理解他的觀點,了解他的真實想法。
我有個朋友,大家都很喜歡跟她聊天,有什么事情也喜歡征求她的意見。談話時,她會用眼神跟我們交流,讓我們感受到她在聽我們講話,喜歡用“我知道你的意思” “我明白你的想法” “你說得沒錯” 等積極回復我們,讓我們感受到她是理解我們的。就算觀點不一致,她也會耐心地等我們說完,再委婉地提出她的想法。
如果對方知道你給予了他足夠的尊重、傾聽以及理解,你們之間就會建立一種無形的聯(lián)系,再往下的實質(zhì)性交流就容易多了,表達你的不同見解也更容易被接受。
打破常規(guī)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話習慣,有時連自己都沒有察覺到。
譬如:在別人講話時,你可能容易走神,顯得心不在焉?;蛘吣阕约褐v起話來,滔滔不絕,別人根本插不上嘴。
一般來說,園長處于主動、有利的一方,被管理者處于相對被動、不利的一方。不少園長總是一味地把自己的“新觀點”“設想”單向地傳給教師,教師大多成了聽眾。
過去我總是犯職業(yè)病,以前是老師后來是園長,說起話來就停不下來。現(xiàn)在想辦法控制自己的表達欲望,根據(jù)教師的意愿開展談話,讓教師引發(fā)話題,除非對方期待得到我的建議
不以批評下屬為目的
花幾秒鐘的時間想一下,你有沒有這樣的經(jīng)歷?
有時候傾聽下屬講話,是為了找到她說話的漏洞,以便更好地批評她。
平時工作繁忙,有時是為了布置工作任務才與教師溝通,有時是教師工作出現(xiàn)失誤才找教師談話。這樣很容易讓教師產(chǎn)生“昨天被罵了”“今天園長又找我談話了”的錯覺。
園長與下屬談話時,想要互相理解,最好不要把傾聽當做攻擊對方的武器。
每個人都希望得到鼓勵和認可,一旦她產(chǎn)生你是在想辦法批評她的想法;或者你總是在談話時批評她的印象,雙方和諧的談話氣氛就會被破壞,影響最后期待達成的談話效果。
寫在最后的話
作為園長,每天與幼兒、幼師打交道,好好說話可能是我們最需要熟練掌握的技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