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探索實踐 | 幼兒前書寫教育實踐的困境與出路
發(fā)布者:edkadmin 瀏覽次數:558次

文 / 阮詩文(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)
“前書寫”
是指兒童運用多種多樣的書寫材料、書寫形式(涂鴉、繪畫、自創(chuàng)符號等)來表達思想情感、與同伴交流的一種表達方式。
通過前書寫,幼兒不僅能提升書寫技能,還能習得書寫知識、培養(yǎng)書寫愛好。筆者在實際調研過程中發(fā)現,幼兒前書寫教育實踐仍舊存在諸多問題。
前書寫教育實踐的問題與困境
書寫情境失真
通過實際調查和訪談發(fā)現,很多幼兒園仍舊“將前書寫單純地看成是一種目的”,教師為完成“教會兒童認字、寫字”的目標而衍生出,諸如用材料拼出漢字、用描紅本進行漢字描紅等教育現象。
這些行為背后的本質在于,沒有將書寫作為一種工具來利用,反而為其所累。這些書寫情境并非真正出自兒童的書寫需要、表達需要、傳遞信息的需要,而這些需要恰恰是促進前書寫自然萌發(fā)的重要前提。
書寫活動形式單一
當前,幼兒園前書寫活動形式單一,要么是用低結構材料拼出漢字,要么是描紅和臨摹,很少看到與課程相融合、與一日活動相聯結、以游戲形式為載體的豐富多樣的前書寫活動形式。
兒童是鮮活的個體,且其認知發(fā)展仍舊處于前運算階段,需要借助具體事物來支撐其認知的發(fā)展。以機械、刻板的方式進行前書寫教學活動,顯然是違背客觀規(guī)律的。
書寫獨自為營
教師往往認為前書寫應當隸屬于語言領域,只能與繪本閱讀、故事教學等語言領域的課程相互結合來開展活動,鮮少見到前書寫活動與其他領域課程相互整合的情況,更談不上互相交融。這是因為教師并沒有看到前書寫的實際用途。
書寫是幼兒“一百種語言” 中的一種,是幼兒暢所欲言的有效載體,與其他領域課程的相互整合可以達到交相輝映、互為所用的效果。此外,一個具體的問題是多領域、多學科、多維度的整合與架構,前書寫如若獨自為營,不與其他領域課程發(fā)生碰撞,這樣造成的后果就如同分科教學一般,將幼兒的前書寫經驗置于一個孤立、割裂的狀態(tài),不利于其完整經驗的構建。
書寫過程個人化
在幼兒園的前書寫活動中,有些教師沒有關注到構建學習共同體的價值,沒有為幼兒搭建交流合作的平臺。
例如,從區(qū)域活動的空間設置來看,有的教師只是在圖書角邊緣增加書寫區(qū),在面積上只能容納個別幼兒,不能為他們之間的合作學習提供支持。幼兒不能互相交流、探討書寫經驗,只能通過模仿學習新的書寫本領和表征方式。
教師作為掌握豐富書寫經驗的主體,在前書寫活動中處于平行地位,很難真正參與到幼兒的書寫活動中,為前書寫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支持與積極引導。
走出前書寫教育實踐困境的建議
營造鮮活的書寫情境
語言學習存在“學得”和“習得”兩種方式:“學得”是以機械、操練的方式學習語言知識和語法;“習得”是一種無意識狀態(tài)下的自然學習,是為了解決真實情境中的需要,且學習者意識不到自己是在學習。(余珍有,2006)
幼兒學習書寫是出于他們對文字的興趣和愛好,文字可以幫助他們表達情感、交流信息,文字的工具性和非目的性也決定了以“學得”的方式進行學習是枯燥無味且無效的。因此,教師需要為幼兒的“習得”創(chuàng)造真實情境。
例如,鼓勵幼兒將開心、有趣或難過的事情用書面語言記錄下來,可以是為周末出行制作的一張計劃表, 也可以是寫給老師或同伴的悄悄話等。書寫形式可以是圖畫、符號,也可以是幼兒自己創(chuàng)造的“文字”。
這些根植于幼兒實際生活的真實書寫情境, 是幼兒切身體驗并參與其中的,沒有脫離他們的真實經驗,能讓幼兒有物可畫、有話可記、有事可寫。在這種鮮活的情境中,幼兒愿意寫、樂于記、善于觀察,并且做到了“在哪里用,就在哪里學”。
書寫活動形式多樣化
前書寫是幼兒表達需要的有力工具,這一特征決定了前書寫可以滲透于幼兒園的各種活動形式中。例如,在開展角色游戲 “呱呱美食城”時,幼兒在游戲中出現了很多違反規(guī)則的現象:大聲喧嘩、隨意點餐、點餐完畢就離開美食城等。
對此,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一起制訂角色游戲區(qū)的游戲規(guī)則,并用前書寫的方式進行表征,用幼兒都能看懂的方式維持游戲秩序,同時借助游戲的需要來創(chuàng)造前書寫的機會,讓幼兒在游戲中提升書面語言表達能力。
又如,在“三八婦女節(jié)”主題活動中,當幼兒了解了婦女節(jié)的由來后,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為家中女性長輩制作一張賀卡,來表達自己對她們的愛意,為幼兒前書寫創(chuàng)造機會。總之,教師要善于尋找一日活動中的書寫契機,將其滲透在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中,為幼兒前書寫能力發(fā)展提供支持。
書寫與其他領域課程整合
前書寫教育要克服“獨自為營”的現象,在為幼兒創(chuàng)設真實書寫情境的過程中與其他領域課程相整合,為幼兒的書寫提供系統(tǒng)化、整體化的活動經驗,而不是將前書寫囿于語言領域框架之內,只與前閱讀、前識字等語言領域活動相融合。這需要經歷一個從“分科課程”走向“綜合課程”的過程。
例如,在開展科學活動“神奇的紫甘藍”時,紫甘藍汁與不同溶液混合后會產生不同的顏色,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通過前書寫的方式來記錄實驗結果。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滲透方式,既通過前書寫的方式使得科學活動的流程更流暢、完整,又借助科學活動使幼兒感到需要寫、愿意寫、有東西可寫。
合作書寫,經驗共享
值得一提的是,前書寫不同于正式書寫,它沒有規(guī)定的內容與格式,而是幼兒利用自己的原有經驗進行的創(chuàng)造性表達。合作學習有利于幼兒相互之間的經驗分享與模仿,提升其創(chuàng)意書寫的本領。
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,他們的書寫能力與合作能力都在提升,通過與同伴之間的合作、交流與分享,有利于幼兒探索、發(fā)現前書寫的創(chuàng)意書寫方式,培養(yǎng)幼兒傾聽與溝通的技巧,最終建構幼兒自身的書寫系統(tǒng)。
前書寫是幼兒自然而然流露的興趣所在,也是幼兒感知書面語言,體驗以不同方式表達情感、傳遞信息的重要渠道。然而,從實踐的角度去審視,前書寫教育仍然存在諸多困境,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在觀念上明確前書寫的內涵,在行動中轉變前書寫的教育方式。
為此,教師要著眼細微之處,抓住教育契機,培育生命自覺,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知曉書寫知識、提升書寫能力、升華書寫情感。